“创新艺术教学模式 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网站首页    教学科研    优秀教案    “创新艺术教学模式 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2006-5-13

“创新艺术教学模式 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课 题 实 施 方 案

一、研究背景:

1. 如何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与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效率,使艺术课真正变成学生的一种情感体验,使他们在学习艺术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使其诸种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这是摆在中学艺术学科教师面前的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艺术学科课时有限,教材知识面广,学生接受能力水平不齐以及他们对这一学科的不重视,也成为艺术教师心中的一大重负。

2. 关于课的教学形式的提出与研究,历来由中外教育家主要依据语文、数学等基础课的教学特点与规律提出来的。十七世纪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和他的弟子莱恩,分别提出四段和五段教学法,即:明了——(预备、提示)——联合——系统——应用。五段教学法在欧美、日本教育界盛行到20世纪。20世纪初,我国教育学家经日本传入五段教学法后,经过实验,针对语文、数学教学提出四段和三段教学法:预备——提示——整理——应用。这样,在很长的一段时期,我国的各学科教学基本上都按照这种形式在做,形成了一种模式化的教学形式。建国以后,苏联的教育学理论对我国教学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是凯洛夫提出的量力性原则和赞可夫提出的高难度、高速度的原则。导致课堂教学的另一种模式: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布置作业等。而且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规定了具体的时间。任何学科的任何课题都要求按这种形式进行教学。艺术课大体也是如此。这种教学形式一直沿用至今。近年来教学改革对于课堂教学的结构、形式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不少很好的经验,但尚未形成体系。至于艺术学科的教学改革更是刚刚起步。

如何深化小学艺术教育改革,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抓好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目前,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颁布了《义务教育音乐美术新课程标准》。新的课程观认为:学习者是整个课程的核心。这种建立在学习者本身的基础上,以学习者为学习主体,关注学习者的兴趣需要和态度,突出学习活动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重视学习过程与个人经验相联系,强调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的新课程观。新课程带给小学艺术学科教学最根本的变化将是学生艺术学习方式的变化。这必然要求我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发生变化。

3.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艺术教育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许多同行都积极探索,创新,各抒己见。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观点。大致可作如下分类:

(1) 艺术课要从技能型向审美型方向发展;

(2) 艺术课要向培养学生个性的方向发展;

(3) 艺术课要向愉快型教育发展;

(4) 艺术课要向成功型教育发展。

上述观点,就创新立意而言,皆不乏可取之处。但作理性审视,这些观点难免都有以偏概全之嫌,缺乏对艺术教育本质属性的整体性把握。

新世纪应提倡对艺术教育作出整体性的把握,所谓整体性的把握,实质就是要从培养人的总的目标和要求出发,以对人的各种素质和能力的综合熏陶和培养为基准点。其关键是培养今后社会及时代所需要的、适应能力强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创新艺术教学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这一课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小学艺术教育教学实践中展开研究的。

二、研究内容:

1.研究目的:

通过本课题研究,首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社会主义的审美教育,配合其他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马列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通过艺术这一特定内容的熏陶,促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对美与丑,有较高的鉴赏能力和识别选择能力,能择美而从,择善而从,从而造就较完美的人格和生活情操,增强他们在今后社会生活中的适应及生存能力。最后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通过艺术课的各个环节的教与学的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掘和发展学生对自然界本身所蕴含的“美”和“和谐”的直觉洞悉,致力于开拓他们全新的思维能力,开创新的艺术形式,并努力培养学生勇于创造,善于创新的精神风貌。这对学生当前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研究原则:

(1) 遵循理论联系教学实际的原则;

(2) 遵循反馈评价、及时调整的原则;

(3) 遵循知识的形成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结合的原则;

(4) 遵循研究手段可行性与操作流程协调的原则。

3.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 调查法、研讨法等

4.研究分工:

本课题的负责人全面负责课题的指导、实施、评价、理论研究等工作;课题组其余组员承担任教班级的研究、信息收集、整理、提炼、统计等工作。

三、研究价值:

1. 理论联系实际是小学艺术学科教学一贯强调的基本教学原则之一。本课题研究旨在研究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发展智力的过程及规律,与此同时揭示促进学习的外部条件即有效教学的措施。

2.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科学的研究应从实验室的实验向现场的实证性研究、应用性研究过渡,以使教师的教得以与学生的学紧密联系,理论与实践相互融洽。组织教科研队伍,发挥各方面力量互补的优势,联系学校教育实际,加强应用研究,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的工作。本课题符合这些要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四、研究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如下:

1.向阳主编:《21世纪中学其他学科创新教学实验设计与探索全书》(下),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9月

2.周明星,张柏清主编:《创新教育模式全书》,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

3.郑斌、王定华主编:《创新教育案例全书》,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年10月

4.杨景芝:《谈我国现代基础教育中的美术课程改革(一)、(二)》

5.侯令:《把立足点变过来——美术教育改革漫谈(六)》

6.帕内斯:《创造学研究·培养创造行为》(美)

7.沃尔夫·吉伊根:《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美),四川人民出版社

8.陈会忠:《创造性教学,当前课堂教学的最佳选择》

9.《现代教育的核心之一: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人民政协报》(1999年4月27日)

10.《中国音乐教育》,人民音乐出版社

五、研究条件:

本课题组成员都热爱教育事业,对待工作脚踏实地,平时能刻苦地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认真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撰写的论文及辅导的学生在全国、省、市级比赛中多次获奖。

本课题组成员都是一线专职教师,并执教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学科,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积极的好学精神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而且每个人都有饱满的精神状态、旺盛的精力和充足的时间作为保证。

本校是省级实验小学,有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足够完善的资料设备,这为本课题组实施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精神支柱和坚实的物质基础。

本着研究原则,向着研究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行之有效的科研手段:

1. 采取每学期集体讨论、研究、交流与个人分工具体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2.采取成绩统计、比较分析、召开座谈会、民意测验、平时表现分析等多种方法与手段;

3.经常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经验。

六、研究计划:

1. 准备阶段:2007年1月~2007年12月。

(1) 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课堂进行调查研究;

(2) 设计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研究组。

2. 实施阶段:2008年1月~2009年12月。

(1) 确定研究的详细内容,确定实验班,进行综合训练;

(2) 组织教学调研;

(3) 反馈评价,及时调整研究。

3. 总结阶段:20010年1月~2010年6月。

(1)掌握、整理、统计和分析数据资料;

(2)完成研究总结报告。

 

 

2006年5月13日 15:50
浏览量:0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