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课堂学习投入产出比的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网站首页    教学科研    优秀教案    “提高小学生课堂学习投入产出比的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2009-4-23

“提高小学生课堂学习投入产出比的研究”

中 期 评 估 报 告

江苏省无锡通江实验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背景及价值: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实施愉快教育、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是基础教育中永恒的研究课题。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课堂。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课堂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教学质量少慢差费、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师问题意识偏弱,反思意识有待强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仍然缺失,教学效率难以凸现。

我们也曾进行过许多尝试,但却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学习负担减轻了、学生愉快了,质量就下降;而要提高质量和升学率,就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我们认为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评价教学质量时未能考虑教师与学生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只计算教学的绝对效果而未计算其相对效率。

西南师范大学的张庆林教授倡导实施有效教学。他将教学效率描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有效学习量(包括知识、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与精力投入量(包括学习时间和脑力负担)之比。然而,学生的有效学习量与精力投入量是两种不同质的量,是难以计算的,因而只代表一种理念。北京光明小学针对教学实践中过度强调课程的灵活性和课堂探究、活跃的气氛,过多关注课堂教学形式的变换,而使课堂教学密度降低、学生基础不扎实,从而降低教学效益的现状,提出了“计较课堂教学投入产出比”的初步设想。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效益算是高效益?是看落实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教学行为有效、学生学习方式选用有效、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有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有效、目标达成度高。这里包括:学生是否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是否建立了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否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否关注了学生的情绪及情感的需要;是否有效地落实了“双基”,等等。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还要用效益意识去思考问题。比如,有的课动不动就用课件、让学生戴头饰表演,这样在课下准备课件、道具和设计排练的投入都很大,但有的实属表演,与课的内容本身联系不是很大。到底用不用,要看这种教学行为有多大效果;一堂课具体采用哪种教学方式,就看哪种方式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哪怕是传授式、谈话式,传统的、革新的都可以用;新课程提供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无论哪种都要使用在需要时和有效处。

有鉴于此,我们确立了本课题,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对申报的课题做了一些调整,立足于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的优化,以及教学时间、学生作业量的控制等,探寻课堂学习的有效策略,引导教师高效率地教、学生高效率地学,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前阶段性所做工作:

2006年以来,学校课题组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按研究计划,扎实有效地开展了研究工作。现就这一课题前期实施阶段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 抓好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水平

在实施研究中,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理论及一些优秀教育期刊上的论文随笔,真正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从而自觉地将新课程中的先进科学理念内化为切实的教育教学行为。爱因斯坦说过:“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有差别,关键是人使用业余时间的差别。”人的真正学习是隐形的、无形的,是一种自主性的学习。因此,从讲究实效、提高实效方面出发,多数理论学习采取“松散型”结构,(即形散而神不散),围绕“促进、推动、交流、汇报”这八个字进行。课题组的学习方式主要以自学为主,再进行各年段交流探讨,大组交流、汇报。课题组为各位老师营造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为各位老师提供交流、汇报的场所,从而切实提高业务学习的效益。老师们在认真学习理论及积极开展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认识到:新的教学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教师的教学应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是否为学生创设了有利于学习的环境;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是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像力等,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情境,要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合作意识、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

(二) 抓好常规教育,改革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在研究中,学校要求实验教师对自己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行为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反思,并调整和改革教学策略。对照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改变角色地位,树立服务意识,积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革陈旧、呆板、单调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突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使课堂教学结构最优化,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每个学期,学校都安排老师上公开课,有了教学研讨课,每位老师课前都能深入钻研教材,并与年级组老师共同探讨,寻求最佳的、适合本班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方法,力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课堂上,执教教师充分调动情感、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做到有笑声、有书声、有争议、有共识。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并通过自己或小小组的学习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创新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同时留给学生自我揣摩、自我体验、自我发现的时间和空间,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每次研究课后,实验教师都能针对执教老师的教学展开热烈的讨论,各抒己见,对教学的成功之处加以肯定,对不足之处、失败之处诚恳地指出并提出更恰当的建议。活动之后,执教老师能实事求是地写出上课的得失,听课的老师能认真写好课例评析和建议。正是在这浓浓的研讨氛围中,课题组成员从思想上到教学水平上都有了不断提高。

(三) 抓好课题管理,积极开展实践,及时总结经验。

校建立健全了课题研究网络组织,由校长直接领导,教科室主任具体安排,各子课题负责人定期召集本课题成员学习讨论、开展实践研究活动和讨论交流,使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到位。在每年一度的定岗定级的量化考核打分中,学校把教师参与此课题的实绩(论文、研究课等)作为重要加分内容,把教师的科研能力作为重要考评依据。学校教科室根据课题研究目标、任务和研究实际制定计划,明确研究目标、内容、活动等,并认真落实课题方案,大胆实践,要求各课题组成员在个人实践研究的基础上,都要上一节研究课、撰写一份典型案例、总结一篇实验论文。随着本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学校教师不仅仅停留在实践的层面上,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提高。两年多来,学校教师的17篇论文分别刊登在《教改与科研》、《无锡教育》、《小学教师培训》、《当代教育创新》、《中国人民教师》等杂志上;另有86篇教师论文分别获国家教育部、省级、市级论文评比一、二、三等奖。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学校培养锻炼了一支教师骨干队伍,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习潜能得到了开发。

三、阶段性研究成果:

“提高小学生课堂学习的投入产出比”,就是要科学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而,我们首先要思考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有很多,如教师的、学生的、教材的以及课堂环境的等等所延伸出来的。课题研究伊始,我们就在教师中开展调查,请老师们依次列出自己认为最主要的三个影响因素,并作简要阐述。

本次调查人数为75人,统计的因素总量为75×3=225,调查结果如下:

 

学生因素

教材因素

教师因素

教学因素

其 他

统计数量

38

12

37

123

15

所占比例

16.89℅

5.33℅

16.44℅

54.67℅

6.67℅

调查结果表明,我校教师普遍认为教学因素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因素,这其中可以细分为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情境、教学评价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就能有的放矢地展开实践研究。

阶段性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一) 提高小学生课堂学习效益的理论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主要包括如下三重含义:

1、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要吻合;

2、有效率: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教学效率可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如农民收获了100元,花了200元成本,这叫沒有效率;如果收获了300元,这叫有效率);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传授这个知识需要10分钟,实际用了15分钟,这叫效率不高)。在这里,比值越大,就越有效率;只有教学效率大于或者等于1时,才能说有比较好的效率。当然,作为教学活动的效率,不能简单地用这种比值来衡量,因为教学效率这个概念只能质性评价,就是说只能描述,或者作横向纵向的比较,不能量化。正像我们只能说某某老师教学效率高,不能说这个老师教学效率达到了200%一样。

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即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的程度。

现代的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更注重社会性,更体现个体的主体价值。这正是现代课堂教学教学更趋人性化的一次飞跃。

通过文献检索及理论学习、实践操作,我们对本课题分两个角度进行理解:

一是从操作层面去理解。我们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是要做到“讲授——提问——倾听——激励”的优化,强调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讲授”仍然是一种有意义的教学方式;“提问、倾听”强调突出教学活动应具有的交互性特征;“激励”强调教师要善于激发和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信念,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

二是从目标层面去理解。我们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避免或减少无用功,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取得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并且把“学生是否取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作为检验教学效益的重要标准,其中“预期的”是指学生所期望的、教师在教案中设计好的、符合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要求的目标和任务;“应有的”是指学生自己力所能及的、应该达到的“进步和发展”目标。每个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水平不同,在同一节课中获得的“进步和发展”也不尽相同,只要取得了自己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算是效益好的教学,因而,课堂教学的效益对于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水平。

然而,学生怎样才算是“进步和发展”了呢?在不同的教学观和学习观的指导下,对学生“进步和发展”的理解不可能相同。在信息匮乏、传输手段有限的时代,学习方式上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学习以“识记”与“掌握”为基本追求;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知识的丰富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体验”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理解”与“运用”成为主要的学习目标;而在当今信息膨胀、传输手段多样的时代,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信息加工能力,才能健康发展,“学会学习”成为信息时代的基本要求。所以我们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没有主动参与就没有学习;课堂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是以‘学会学习’为目的的活动”。我们的教学就要求教师从关注信息传递的科学性、准确性、生动性,转向关注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选择性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信息加工的能力,这是学校教育在信息时代变化的基本趋势,也是课堂教学观念变化的必然结果。

(二) 提高小学生课堂学习效益的策略研究。

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最终目标就是减负、增效,整合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能力。我们注重从整体角度把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减少盲目性、随意性,增强目的性和自觉性,关注投入产出比,多种途径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适度调整教学内容的策略

21世纪是信息化、学习型时代,单是课本与课堂教学远不能满足发展中学生的需要,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开放教学内容,联系社会生活,浓缩社会生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再创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以下办法开放教学内容:

(1)补充生活内容:课堂教学的内容是有限的,但由此所引发的知识却是无限的。教学中,我们通过增加活动或话题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丰富学习的形式,将被教材浓缩的“社会”开放,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使学生学好教材,又不限于教材。

(2)浓缩生活内容:时间是效益,也是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之一是增加40分钟的教学容量。新课程教材内容多、涵盖面广,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用好教材学好知识呢?我们将生活中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择优取用,取其精华。

(3)联系生活实际:有些学生在学习中积累了很多知识点,但只会用于答题做试卷,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却运用很少,甚至不用。面对如此情况,我们老师考虑和尝试着让学生把它们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如:我们启发学生在各种社会活动中自觉而有意识地学习运用语文知识,增强学生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语文老师虽然无法带领学生步入社会上大语文课,但可以把社会上常用的语文搬进课堂,补充和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上社会纠正错别字、时髦广告用字不规范现象等。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交际能力。

2、有机整合教学方法的策略

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很多,比如:

(1)抛砖引玉法:就是在课堂讲授时,教师讲关键、点要害,把线索思路抛出去,然后让学生思考问题的答案。这好比射箭一样,教师引导学生拉满了弓却不发,让学生自己发出去,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2)蜻蜓点水法:此法是教师只在重点或关键处点拨一二,给学生以简单的提示,大量的问题则留给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

(3)演绎归纳法:教师在帮助学生温故知新,扫除障碍,做好铺垫、唤起联想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找出重点,得出结论,形成规律。即教师演绎学生归纳。

(4)举一反三法:孔子的教学方法在现代一样适用。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对于某一类问题,只需抓住典型范例做深入浅出地讲解,以揭示规律、形成思路,而同类教材的其他内容,则留给学生自己去解决,让学生发散思维、触类旁通。

(5)蓄势推导法:为得出某个问题的结论,教师循循善诱、抽丝剥茧,把问题不断深入,把矛盾逐步披露,就在学生欲解难解之际,教师点拨,使学生茅塞顿开,自然得出结论,即所谓“水到渠成”。

(6)故意停顿法:在处理新课或疑难问题、讲述某一内容时,为避免平铺直叙,教师讲到一定程度戛然而止,故意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同时让那些开小差的同学悬崖勒马,跟上教学思路。

(7)存疑激思法在一些问题的讲解中,教师故意留下一点问题让学生去动脑思索,或是有人提出某个设想后,教师不急于作出评价,而是启发学生再思考。

教学的常言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的选择要随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变化。我们能从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需要、兴趣出发,抓住学科和教材的特点,合理运用、有机整合教学方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情知的发展,还有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

3、有效调控教学要素的策略

小学课堂教学的调控,指在课堂上教师为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运用控制论的原理,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对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等作必要、恰当、适时的调控。教学效果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调控能力。

(1)调控教学目标:教学时,教师要做到对本课时教学的目标心中有数,要求过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过低会阻滞学生智力的发展。所以,我们把教学目标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调控教学内容:教学的内容总是经过分解而分散在各课时中进行传授的,教师应在全面统筹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个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掌握规律,得到终生受益的本领。教师把握了主要的、本质的教学内容,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能集中、具体、明确,进而把有限的40分钟用到完成核心的教学任务上去了。

(3)调控教学时间: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应在40分钟内完成,教师要根据课的类型、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适时调整教学过程,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决不能靠“加班加点”来实现。因此,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调控教学时间,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做到在安排教学时准确估计每一环节所用时间,略微留有余地,从而防止时间过紧或过松。

(4)调控学生作业:作业练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应用基础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但练习的设计不能以量取胜,而应以质取胜,所以我们在调控学生的作业时注意两点:①质的控制:设计练习时有针对性、启迪性,使每一道习题都能练有所得,还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②量的控制:设计练习做到以少胜多,不搞题海战术。课外作业严格控制在规定时间内,真正做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4、巧妙运用媒体手段的策略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将教育信息通过多彩的图像、声音、图表、文字等直观形象生动地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进行教学的活动。这是一种崭新的现代化教学形式,其根本目的在于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多媒体辅助教学 创设情境 诱发兴趣: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充满了热情,便能产生敏锐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牢固的记忆力,从而集中精力去获取知识,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多媒体技术集音、像、动画于一体,十分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注意与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难点 启迪思维:现代教育媒体提供了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为学生打通了多方面感官,将教材化抽象为具体,既便于实现教育目标,突破教学难点,又利于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启迪思维。我们在教学中尽量减少繁琐的讲解,而是妙地利用多媒体,化难为易,为学生开启智慧的大门。

(3)多媒体辅助教学 再现形象,建构新知教材中有的内容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这就为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带来困难。教师单纯用常规教学手段难以向学生阐述清楚,所以我们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难以观察清楚的事物或不易理解的内容,通过动画、录像、投影的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跨越时空限制,将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地再现形象,从而使学生获得动态信息,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内化,建构形成新的认知体系。

(4)多媒体辅助教学展开想象 激励创新:创新是教育永恒的话题。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当代的小学生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蕴涵着极大的创新潜力。因此,我们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知识信息通过视听手段,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地再现在学生眼前,从而诱发学生多思善想,开发潜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提高小学生课堂学习效益的个案反思研究。

通过行动研究,我们及时选择一些课堂教学的典型个案进行分析研究,不断发现问题,不断矫正行动策略,探讨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在总结个案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切实提高教学效益。如:

【案例一】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

运用比较学习法学习了《冬夜读书示子聿》和《观书有感》两首古诗后,老师写道:在这一节中,我带领学生通过比较法学习了《冬夜读书示子聿》和《观书有感》,不仅让学生学会了两首古诗,了解了两首诗的诸多异同,更在学习的过程中向他们传授了一种新的古诗学习方法——比较法,感受有两点:

1、教学要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如果运用原来的教学模式,教完两诗最少也要两节课,现在仅用了四十分钟就达到了教学目标。在采用此法时,要注意两点:①课前预习要充分,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伏笔。②教学目标起点要高,更多的是在课堂上教给他们不知道或不擅长的东西。

2、每一堂课都要有增量,即要让学生有所得。理解两诗是“小得”,更大的“得”在于学到了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比较法。哪些内容能比?比什么?怎么比?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亲历了整个过程。我想,作为老师,我们不仅要“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

【案例二】把生活“数学化” 把数学“生活化”

数学课上,教师设计的练习题分别是买连号票的问题,装修墙面铺瓷砖的问题,暑假旅游的问题和坐座位不同情况的问题。

课后,教师在反思中写: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又要回归生活才能体现它的价值。这是我设计这一练习的主导思想,四个问题的安排也有一定的侧重与层次。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回顾整节课,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从生活中的小“游戏”→寻找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回归数学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这难道不正是数学学习的一个缩影吗?

【案例三】运用网络 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

利用网络教学《北大荒的秋天》后,教师得到启示:整堂课中,教师的工作富有创新性,学生的学习体现研究性、实践性,信息技术与设备体现了工具性,创设了一个多层面、多维度的师生、生生沟通情境和关系,大大改变了学生学习的行为,使之更具主动性、互动性、创造性,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体现了基于“整合”的理念。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使传统教学变得多元化、立体化,并使教学内容图、文、音、像得到了相得益彰的充分体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之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各种情感因素、心理因素,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主动性、创造性。

【案例四】主动积极的朗读 迸射出真实独特的思维火花

学习了《鞋匠的儿子》,教师的反思是:简约的课堂不仅可以是血肉丰满的,更能是充满智慧的。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以读为主线,通过尝试读(感知文本)、思考读(感悟文本)、展示读(内化文本)、探究读(赏析文本)、拓展读(超越文本)开拓了阅读教学的新天地。课堂上没有繁琐的分析,却有着富有个性的阅读,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在对课文的读咏、体味、思考中读出疑问,读出新意,这样的教学设计既保证了学生享有充分的自由空间,又有效地锻炼了他们在课堂上唤醒自我、张扬自我、超越自我的本领;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真正发挥了他们的自主能动性。

【案例五】最简单也是最奏效的方法

又轮到给这个令人头痛的班级上音乐课了。换种心态去上课,不再吝啬表扬,我被深深地感动了:——亲切地献上你的微笑,慷慨地送上你的赞扬和鼓励,记住,这永远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这样的教学会让你体验到教学成功的快乐!真的,像我今天一样。

四、存在主要问题及改进方法:

(一)存在问题:

1、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对集体活动中典型课例、典型问题关注不够,对自己个人的课例、问题研究不多,特别是对实践的分析反思、积累资料不够。

2、教师撰写典型教学设计、典型案例或片断分析不够深入,即使发现了问题,针对性地改进方法比较含糊,缺少可行性措施。有的实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反应效果很好,但在资料中表述不出自己的意图和方法,总结归纳能力不够。

(二)改进方法:

1、加大以促教的力度,继续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研究新教材,力争准确理解编排意图,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要树立反思意识,实验后及时进行效果分析,提出改进方案,做好“回头看”工作。

2、教研活动形式应更为多样化,使每位教师在活动中都能有所得;实验教师要克服工作忙时间紧的困难,挤出时间把研究工作落到实处。

3、加强对典型课例、片段的分析积累。在课题组内,做到互动互促互进,强化教师独立思考意识及大胆实践、勤于总结的能力,充分发挥课题组的集体作用,树立典型,发现好的方法及时总结,进一步带动全组成员共同提高科研意识和能力。

五、后期研究内容、预期成果:

在以后的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要着重研究以下几点:

1、关注生成的课堂。今后的研究,我们要从关注教师预设的教案,走向关注学生生成的课堂,这是教师课堂教学升华提炼的体现,更是课堂教学洒脱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要求教师一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二要有很强的课程目标意识,三要拥有能启迪学生心智的教育智慧。课堂教学中,学生知识的生成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跳出教学设计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现,尊重学生的批评,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更美丽。

2、关注学生的学习。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说过:“我梦中的课堂,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堂上应是自由的,快乐的,充实的,美好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的显著特征,我们要努力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实践中成长。

3、关注教师的评价。教学目标的多维,决定了教学评价的内容也应该是多元的,既要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又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学习过程与方法。在交流反馈时,老师既要关注学生答案的正确性,又应关注学生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又要关注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对知识的兴趣程度和对学习的专注程度。只有多元的教学评价和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才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后期预期成果为相关的论文集、案例集、影像资料、研究报告等。

以上是我们学校课题组在前阶段所做的一些工作,不足之处还有许多,希望各位多多批评指正。今后我们将加倍努力,继续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下一阶段的课题实施中,一如既往地把该课题的研究深入下去,力争达到预期目的,圆满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2009年4月23日 15:50
浏览量:0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