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教科所立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研究与实验”

网站首页    旧站原始栏目    课题研究    中央教科所立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研究与实验”

2009-9-16

求实创新 构建和谐校园

——中央教科所立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研究与实验”

2009年度先进实验学校申报材料

江 苏 省 无 锡 通 江 实 验 小 学

近年来,我校按照中央和各级教育部门的部署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把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战略任务,摆在首要位置。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在校训“日新”内涵的引领下,把握德育工作重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多彩的德育活动和多元的学科教育中,不断把学校德育工作引向科学、规范、健康的发展轨道,促进学生的道德提升和学校的和谐发展。

一、健全德育网络组织 强化教师德育意识

1、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学校进一步健全完善校内德育工作管理网络,实行校长总负责,分管校长具体抓,学校教导处操作执行,党团组织、少先队通力协作的德育管理体系。我们根据德育工作目标、内容、实施途径,突出“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建立德育岗位责任制,增强每位教师的德育意识,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2、抓好班级德育队伍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单位,是学校德育管理的基石,只有每个班集体都形成良好的班风,才能大面积提高学校德育质量。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灵魂,是学校工作的中坚力量,因而我们注重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经常组织班主任老师集中培训、现场观摩、工作研讨、新老班主任结对子等活动,学习有关班级管理工作的经验与方法,更新理念开阔思路,探索德育工作的新经验、新特色,撰写总结论文,积极构建班主任队伍科学管理的机制。我们还在建立班主任岗位职责规范、严格考核的同时,加大对各班的常规情况、竞赛成绩、中队园地、班主任手册的检查,每个学期都依据相关制度评出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二、营造学校德育氛围 创建和谐育人环境。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三个面向”,正确理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多角度、全方位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和影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必须。我校历来重视环境育人的作用,既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渲染,又重视教师高尚德行的引领。

1、 校园环境——润物无声

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培育人文精神的沃土,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

近两年,我校在上级教育局的大力关心支持下,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了改扩建,实现了办学条件的跨越式发展:校内建筑布局合理,色彩淡雅协调;大小花圃错落有致,小型景色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创设校园环境资源、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升校园环境品位”的工作思路,增强了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如今,一走进校园,大家都能深深体味到浅灰色的教学大楼和艺体馆表现出的凝固的艺术气氛;含意隽永的校徽象征着“合作共生、和谐共进”的学校精神,“我和你,手拉手,一起向前走……”的班队精神催人奋进;以童谣、三字经、励志故事、古诗词等为内容的走廊文化,以精彩纷呈的校园生活为内容的橱窗文化,以少年英雄、折翼天使、科学巨人等十个篇目组成的“榜样”长廊内涵丰富、润物无声;墙根竹林雏形初显,大小花坛错落有致,池塘喷泉水声潺潺,各式景点相得益彰,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情感化、艺术化地让学生在美妙、愉悦的身心体验中实现人格修养的提升、内在心灵的净化。阅读校园,师生们都会由衷地体验到诗意的愉悦和感动。

2、 师表引领——耳濡目染

教师是开启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教师首先要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时时刻刻做好学生的楷模,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让学生得到感染和熏陶,以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操。

我校向来重视教师师德形象的塑造与人格底蕴的积淀,引导教师牢固树立“三个意识”,即服务意识、质量意识、法规意识;发扬“四种精神”,即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奉献精神,鼓励教师人人争做教书育人的先锋、学生言行的楷模。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义务教育法》、《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的若干意见》、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等,与创建学习型校园有机结合,开展了“在爱与责任中弘扬伟大师魂”诗歌朗诵会、“抵制有偿家教”签名活动、“诵读经典诗文 陶冶美好情操”古诗文知识竞赛、“生命因追逐而精彩”影评活动、“让爱的暖流撑起灿烂的天空”爱心捐助等师德教育系列活动,观看了师德典范光盘、影视节目,学习典型事迹,撰写心得体会,从而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及德育理论水平,真正做到在教学中面向全体,真心关爱每个学生;在生活中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学生耳濡目染,人文素养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三、依托课堂教学阵地 重视学科德育渗透

1、学科教学——挖掘德育资源

学科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我们将德育资源的挖掘和体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中,教师把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同时有意识地发掘家乡悠久的人文传统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美好情感,从而更深刻地了解人生、认识社会、感受现实,增长生存、发展和成功的生命智慧;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根据学生特点,发挥学科优势,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真知,在实践中品味成功,在思索中激活思维,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指导学习方法,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在提高科学素养的同时提升道德素养。

2、课程设置——向多元化转变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我校加强了德育课程建设,使原先单一的德育课堂向多元化发展:一是把传统班会课改为活动形式,引进辩论、演讲、知识竞赛、座谈会等形式,一次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通过充满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的活动,叩击学生心灵,激励其奋发向上。二是开发了兴趣活动小组,学生在广泛的阅读博览中品评文学佳作,感悟多彩人生,提高人文修养,在丰富的艺体活动中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坚韧意志。课外活动时,学校的文学、棋类、舞蹈、器乐、书画等兴趣小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三是开设校外课堂。我们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到消防中队、烈士陵园、敬老院等德育基地参观体验,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接受道德教育。

四、创设德育活动载体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小学德育只有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寓目标于活动中,把他们吸引到活动中来,亲身参与其中,才能获得真切的体验,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因而,我们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提高德育效率,例如:

重要节庆日、纪念日教育:结合节日组织宣传和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清明节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系列活动、“八一”节进行拥军和国防教育、“九九”重阳节组织敬老爱老活动、“十一”国庆节举行爱国主题手抄报竞赛、10月13日举行入队仪式对学生进行少先队队史教育及爱党爱国教育实践活动等。同时继续开展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

环保教育:通过宣传橱窗、校园广播积极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结合爱鸟周、世界环保日、无烟日等,以“爱护家乡环境 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开展美化家乡环境,爱护大自然和生态资源的教育实践活动。学生在走出校门清扫红领巾一条街、上街擦护栏、写环保用语等活动中,树立了良好的环保意识。

安全教育:利用学校《太阳雨》校报,宣传甲型H1N1流感常识及自我防护措施,增强学生自我防护意识;组织学生参观消防中队,观看消防器材和消防安全知识图片展,举行校园消防安全演习,学习消防知识;邀请交警来校指导学生练习交通指挥手势,了解交通安全常识,通过“学做交警”进一步提高师生交通安全意识……这一系列的学习加体验,切实提高了全校师生的安全自护能力。

养成教育:继续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开展“通江之星”评比活动,以班级教育和自我教育为主、红领巾文明监督员为阵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继续强化“文明班级”的创建评比活动,通过卫生、守纪、两操、礼貌、好人好事及爱护公物等内容,每周公布各班得分情况,在增强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也规范了学生行为。

五、加强家校社区合作 搭建沟通互动平台

我们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区教育为平台,积极开展“三合一”教育活动,形成“人人管德育、家家会德育、社会重德育”的德育机制。

1、充分利用教师的德育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教师方向上的主导作用、方法上的指导作用、家教上的辅导作用,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

2、定期举办家长会,进行家长德育培训,教师主讲内容,家长现身说法,发挥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监督指导作用。

3、聘请校外辅导员,组织一些离退休教师及热心教育的家长、社区有关人员成立家教委员会,建立德育活动基地,学校、家庭、社会互通信息,协调一致地开展校外德育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学校德育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外延在不断扩大。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创新、调整和完善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为构建科学、民主、和谐的校园而不懈努力!


2019年2月23日 22:01
浏览量:0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