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网站首页    旧站原始栏目    教师论文    浅谈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2008-12-23

无锡市通江实验小学 刘奕

【摘要】

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动手动脑,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既能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扩大视野,增长知识,掌握各种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还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最大可能地发展个性特长,增进身心健康,都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坚持“以学为本”,真正摆正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

二.鼓励尝试,引导自主探究,使学生会于学习。

三.体验成功,树立探究信心,使学生勇于学习。

四.拓展提升,参与自主探究,使学生能与学习。

【关键词】自主探究 创设情境 鼓励尝试 体验成功 拓展提升

【正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所以, 坚持“以学为本”,真正摆正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也是深化教学教改的急切呼唤。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正符合儿童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动手动脑,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既能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扩大视野,增长知识,掌握各种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还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最大可能地发展个性特长,增进身心健康,都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我在教学中深刻体会到应该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完成学习任务,成为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体现自我。下面就从几方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做法和看法。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课堂上是否能够鼓舞学生心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新课导入时创设的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感情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总会设法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产生迫切要求获取新知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觉地、积极地开动脑筋,使创新思维得以发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新课的具体方法很多,我经常使用的方法有:创设生活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游戏故事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下面就以创设生活情境导入为例来谈谈我的体会和做法。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它是对生活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提炼。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创设现实生活情境或模拟现实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尝试热情,促进学生尝试探究取得成功。例如第一册“统计”单元,例题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聚会情境提出问题,体现了生活里需要统计,以便激发学生求知欲。教学时,我对教材进行了加工,使整个课堂围绕过生日这一内容展开。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过生日时家里来了哪些客人,并说说当时的场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话锋一转:大象今天也过生日,看看它的家里来了哪些客人?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争着说自己的发现。我抓住时机又问:你还想知道什么呢?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又提出了很多问题。显然,正是由于学生非常熟悉情境中的生活,所以不仅学得主动,而且兴趣盎然,顺利引入新课。

二.鼓励尝试,引导自主探究,使学生会于学习。

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这种再创造就是要学生自主地去探究,教师的任务只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自主探究,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标新立异,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

在20以内加法教学中,传统的教学,采用强记忆,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而新教材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学习数学。例如,我在教学“9加几”这节课中是这样设计的。创设情境导入引出后,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9+4的口算,在四人小组里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方法交流出来,有的把9先当作1捆先算10+4=14,再用14-1=13;有的把第一个加数当作10,第二个加数当作用10+5=15,再算15-2=13;有的把4分成1和3,用9+1=10,再加3得13等等,学生的想法多种多样,各有千秋,只要他们能说出理由就行,学生通过这样探索的学习方式,发展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己的独特的思维方式。

课堂上大胆放手让学生试算,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的过程,使学生在比较中理解算理,在思维拓展的同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算法。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体会到让学生发挥自主性,主动探究获取新知的效果远远比老师板着脸进行的说教好上几倍。

三.体验成功,树立探究信心,使学生勇于学习。

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产生探究的欲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创设情景激趣导入,而促使学生能够更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树立探究的信心,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则很大程度上取决关于学生对探究成功的体验,并在体验成功的同时激起新的探究欲望,在新的尝试探究中了取得新的成功。我在教学中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

四.拓展提升,参与自主探究,使学生能与学习。

要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还应根据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设计课外思考题,并鼓励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发现、关注数学问题,主动的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最佳途径。例如在组织一次班会之前,请同学们预算一下需要多少费用。先告诉学生现有经费我多少,再要求学生调查一下活动所需物品的价格,比如布置教室的彩带要花多少钱,气球多少钱一个,买小吃要花多少钱,香瓜子多少钱一斤,西瓜子多少钱一斤,水果糖多少钱一斤,话梅多少钱一斤,苹果多少钱一斤,香蕉多少钱一斤,桔子多少钱一斤……调查后绘制成表格,并要求学生思考探究:根据本班学生人数各种小吃、水果需要购买多少?有多少种购买方案?哪一种方案在不超支的基础上既能把教室装扮得最漂亮又能让同学们吃得最开心?并申明:探究出合理答案的同学可以奖励一颗智慧星。这样学生们有的三五成群,作为一组,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有的独自一人在一旁利用纸笔进行个体探究。学生们将各自的探究结果汇报给教师后,教师将较有代表性的方案选出让学生进行比较探究,选出最符合要求的一种或几种加以表扬奖励。这样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究,有效的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生活中。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放在首要位置,遵循自主学习的原则,善于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学,会学,乐学,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2019年2月23日 22:03
浏览量:0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