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第七册我们的合作
《品德与社会》第七册
我们的合作
沈 新
教学要求:引导学生体验合作的快乐,懂得人和人之间需要合作,知道怎样合作,体会合作的好处,学会在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
教学难点:怎样合作,合作的方法、技巧。
教学过程:
一.开展活动,引入课题。
拉彩球比赛
5~6人一组,分组同时进行,看哪个组合作得最棒!
准备:每组瓶子一个,每个同学手里拿一根线,线头系上小球一个,小球比瓶口稍微小一些。
活动规则:1。活动中各组同时开始,不能抢先。
2.在合作的过程中,各组同学一个一个地把小球从瓶子里拉出来,以哪个组的同学最先全部拉出来为胜。
3.活动时不大声喧哗,遵守纪律。
活动开始。(同学们兴致非常高。第一组的同学配合得很好,一个一个有顺序地拉出了彩球,这样反而速度快;而有的组的同学你也想拉,我也想拉,结果都挤在瓶口,一个也拉不出来,反而速度慢。)
活动小结:从这个活动中,你懂得了一些什么道理?
(这个活动,一个人是开展不起来的,要合作。)
(在拉前,先要编好号。)
(在拉时,要按顺序,不抢先。)
老师小结:通过这个活动,我们知道了有的事情同学之间需要配合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的合作
二.讨论交流,学习课文。
1.生活中处处有合作,还有哪些事需要合作才能完成?请大家举例说说。
(出黑板报、拔河比赛、三人四足比赛、4*100米接力赛、篮球赛、足球赛等)
2.在这些合作中,你有什么感受呢?有什么好的经验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小组讨论。交流经验。
(合作要目标一致,要有统一的合作意识。)
(合作时要分工,要配合。)
(合作中,大家都要尽力。)
3.在合作中遇到过麻烦吗?遇到过哪些麻烦?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在合作中,意见不统一。)
(在合作中,由于事情没有做好而相互指责,互相推诿责任。)
(在合作中,有的同学出力多,有的同学出力少,有的只动嘴,不能圆满配合。)
4.小结:有许多事,光凭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办成的,而通过合作,能办成很多个人办不成的事情。在合作中,我们还要讲究一定的方法、技巧。
5.刚才拉彩球时要讲究什么技巧呢?我们请刚才获胜的小组来讲一下。
(我们先把五个同学一一编好号码,你第一个拉,我第二个拉,他第三个拉,这样,一个一个有顺序地拉,拉得就快。)
6.我们按照他们的方法再活动一次,体会一下合作的乐趣。
三.内容引申,巩固知识。
1, 听故事《谁的功劳大》。
听完讨论:你认为上面故事中的探子、军师、将军和士兵、樵夫、说客,各自做出了什么贡献?如果少了其中的一种人,赵国能不能免于遭难?
2.辨析题。
(1) 任何事只要个人努力就可以完成,我才不想跟别人合作呢!
(2) 不管做任何事,我都要找别人共同合作完成。
(3) 有许多事情都可以合作完成,但是像做作业这样的事,就一定要独立完成。
(4) 打扫卫生反正是我们小组几人合作,我在中间偷点懒,也没有人知道。
(5) 几人合作,要分工明确,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做好。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我们的合作,懂得了人和人之间需要合作,知道应该怎样合作,体会到了合作的好处。今后我们应学会在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合作。
五.听一听,唱一唱《众人划桨开大船 》。
板书设计:
我们的合作
讲究合作, 乐趣无穷
分工合作, 齐心协力
战胜合作中的困难
分析与后记: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指出:“这门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和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品德与社会》就是打破孩子封闭在教室里灌输品德的这种格局,用孩子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
本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体验合作的快乐,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合作,知道怎样合作,学会在生活中更好地与他人合作。通过自己参与活动,以儿童的主体活动为主,注重养成学生的实践能力,将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富有意义的、有益于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开放系统。据此,我一开始就设立了活动的环节——拉彩球比赛。通过比赛,小结出有的事情需要大家合作才能做好,在合作中还要注意方法。
由于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缺乏一种合作精神,大都以我为中心,所以不会合作,在合作中碰到许多麻烦,但也有许多经验值得交流。所以,我让学生通过讨论,说说有什么好的经验与其他同学共享?又让学生说说在合作中遇到过哪些麻烦?又是怎样解决的?同学们各抒己见,认识到合作要讲究方法和技巧,要大家齐心协力,目标一致,才能把事情做好。
通过听故事和辨析题,引申内容,从而更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作用很大,有许多好处,我们应该多合作,学会合作。
最后在《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这一节课,由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围绕主题,开展体验、探究,促进了师生互动。
后记:
这节课的实践给我深思,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从而使内驱力得到有效的激发。这节课给孩子们愉悦的体验,也给我更多的思考,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关注他们的发展,将会给我们的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 03-15
- 02-21
- 12-05
- 11-20
- 10-22
- 09-26
- 06-22
- 12-26
- 11-13
- 10-25